close

本來,我看的書就很雜,什麼類別都看,但偏重的仍是教育、心裡學、神秘學、理財投資這幾類。而近來這兩本書還真讓我有一些困惑~原本自詡很有自己立場的我,也不禁有些無所適從…《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兒寶典》vs.《聆聽孩子的聲音》

其實這兩本書很多中心思想是一致的。至少在我看來是如此。但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在於:《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兒寶典》比較傾向於行為學派,他們相信透過一些〝訓練〞方式(針對行為上的),是可達到某些成效的,如:讓孩子很早就一覺到天亮、讓孩子獨睡、讓孩子哭泣不要太急著去安慰或抱他…這些訓練可以讓父母較能擁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,並減少新手父母的焦慮感。 但《聆聽孩子的聲音》,卻強調孩子應和照顧者(最好是父母),有最多的親密相處!包括親子共眠、立即安撫哭泣、長期哺乳…等,都是強調透過父母為孩子建立信任和安全的環境,讓孩子有被愛的感覺,進而有健全的品格和同理心。…說穿了,都是期望孩子好,只是出發點不同,作法上就有很大差異。

對我來說,真正衝擊我的是:我到底想要什麼?想創造什麼?~~在《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兒寶典》書中,我看到一些方法是可行,且能真正協助父母〝先安定自己〞的策略。但我在《聆聽孩子的聲音》裡,真正感受到的就是關於〝人本〞的精神!——把孩子視同成人般尊重,重視他們傳遞出來的訊息,把他們視為獨立個體,而非附屬於父母!而對大多數的父母而言,那是很好的〝概念〞,但多半做不到!原因是,我們不曾如此被對待,更不知如何用那樣的方式對待孩子!這在心理學有個專有名詞:世代的夢魘。也就是說我們只會從父母身上學習教養的模式,並一代一代的傳下去~除非,經過〝再教育〞!而〝再教育〞的困難在於有意識的想改變,並且真的不斷努力改變既有模式,跳出原有框架!!…這就回到了原始問題,除非我知道我要什麼,否則我不知道我要改變什麼!!

我到底想要什麼?我可以創造什麼?我想給孩子的是什麼?我又擁有什麼?…我還在思考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unu04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